心理是复杂的,心理健康的界定也应当是多维的,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要看个体心理的客观表现,也要注意个体心理的主管感受,即应该用主观与客观标准相结合的原则来判断。同时,应该指出,任何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都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也不例外,它随时代变迁而变化,随文化背景区别而有异,随性别、年龄、情境的不同有不同的表现。就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大体有以下几条:
1.身心感觉良好。
身心是一个整体,自感精力旺盛,神情气爽,身心愉悦,自我健康的心理需要基本上能得到满足,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当今,“烦死了”,“真累”,“难受”、“讨厌”等成了不少青少年的口头禅,很难想象,一个自我感觉极差、百般难受的人会是心理健康的。自我感觉是否良好,是判断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基本要件之一。
2.智力表现正常。
通常人们把聪明与否作为判断一个人智力水平的依据。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智力的高低当作聪明或愚笨程度的同义语。智力反映出一个人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不是个别能力,是一种以脑的神经活动为基础的偏重于认识方面的潜在能力.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还包括人的记忆力、观察力和想象力等等。大学生的智力结构包括六大要素: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正常是个体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般情况下,能考上大学的青年人,智力都在常规水平之上。有两句人们很热悉的话,一是“天才在于勤奋’,另一句是“成功要靠拼搏”,说明要想学有所成,事业辉煌,只靠智力是不够的,智力只是一种潜在的能力,一些非智力因素会决定智力开发的程度和方向。因而.智力正常,不是心理健康的全部,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
3,情绪积极稳定协调。
对于周围的客观事物,人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抱有一定的态度,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出现一定的情绪反应。无论是在一生中还是在一天中,每个人都可能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情绪,如喜、怒、哀、乐、恨爱、恶等七情;他的心境可能是乐观的,也可能是忧郁的.他可能出现狂喜,也可能发生暴怒等激情表现,他也可能有惊吓无措、瞪目结舌或急中生智等应激反应。人类正因为有多种的情感体验和多彩的情绪表现,社会生活才有丰富的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客体有正确的认知和合理的态度,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产生正常适度的情感体验和积极正性的情绪反映,愉快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会有忧、悲、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同时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情绪相对稳定不会动辄失去平衡反复无常。如果有着过强(小刺激大反应)、过弱(大刺激小反映)不适切或歪曲的情感反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若达到一定程度和持续一定时间,就成为心理疾病的症状,如无名焦虑、情绪与境遇不相称的忽高忽低等等。
4.价值观和人生观与社会主导基本一致
这是基本的要求无论什么人,都对生活、人生意义有自己的看法和追求。一个消极、悲观或仇视社会、反社会的人很少会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生观是符合社会公认道德取向的价值观,并以社会道德取向,形成自己的人生准则,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人生,以热诚、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乐于扶危济困,敢于扬善惩恶。
5.自我意识健康。
能正确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机体状态、认知水平、行为表现,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能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学业和成就,有切合自己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悦纳自己、关心自己、尊重自己,大胆地恰当的表现自己;能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至于狂妄自大,自满自足,对自己的弱点和缺点、缺陷不回避,泰然处之,不过于自责、自暴自弃。
6.人格和谐健全。
在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情感反应等方而表现出积极、协调,凡事能从积极乐观的方面去考虑。具体来说,表现为:理智而不冷漠;多情而不滥情;活泼面不轻浮;豪放而不粗鲁;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自尊而不自骄;自爱而不自恋。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具备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面对困难的勇敢性。
7.人际关系良好。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对待人际关系问题上,大学生应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不卑不事,保持独立完整的人格,能客观地评价别人.悦纳别人,取人之长;交往动机端正;对他人尊重、诚挚、热情,富于同情心和友爱心;在群体中,一方面,具有合作与竞争的协调意识,既不强迫别人的意志,又能向他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既不随意附和他人,又能适当地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异性同学能保持热情而又理智的交往。
8.具有高尚的伦理道德精神。
心理健康的人,也应该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是因为人的生理、心理,精神这三个层面整合地构成完善的人格心理健康与精神高尚密不可分。这在古今中外的理论都有论述。盂波说:“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标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其中前者便是一种社会规范。马斯洛也说过: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基本哲学与道德准则”。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格,本身也是富有道德情操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坚持向着越来越完善的存在前进,而这也就意味着,他坚持向着大多数人愿意叫做美好的价值前进,向着安详、仁慈、英勇、正直、热爱、无私、善良前进。”①我国也有学者提出了心理健康的道德伦理标准,“能将其精力转化为创造性和建设性活动的能力”、“有较长远而稳定的符合社会进步方向的人生哲学、价值现和道德现”、“具有高度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自我实现,尽己所能贡献社会、创造人生”等。可以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进步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责任感,奉献精神和正义感于一个人,若缺少这些道德价值精神,很难说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9.热爱生活和工作,与现实保持良好接触。
人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心理波动,甚至短时期不适和异常是难免的。心理不健康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往往不知所措.一味希望别人替自己解决问题。心理健康的人则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并进行有效的自我心理调整,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现实生活是复杂多样的,不能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其心理是幼稚的;只看到阴暗面,心理必然是灰暗和痛苦的。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积极地适应和改造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善于在生活中感受到乐趣。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在工作中能尽力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同时也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存贮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当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同社会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节,以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能摆脱不利因素对自己的影响,体验到自己在现实环境中生存的价值;对自己的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能用有效的方法去妥善地解决;能较好地适应外界的变化,不论变化会给自己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某种影响,不论环境和个人遭遇的优劣,都能面对现实,较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总是役有勇气面对现实,接受撬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10.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他的行为习惯是与他的年龄地位、社会角色相适应的,是与社会环境相和谐的。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呈负性,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和社会角色要求,大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例如,一个成人却表现出儿童的任性和稚气.?个儿童却总是有老年的暮气和世故,很难说他们的心理是正常的。大学生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情感最活跃,与之相适应,行为上应该表现为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生龙活虎、反应敏捷、勇于探索、勤学好问。如果出现所谓的那种“少年老成”,即缺乏朝气、萎靡不振,或者喜怒无常,好吵好闹,过于幼稚。过于依赖,那么,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