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心理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手机版
创伤后人们成长的5种方式
编辑:
2019-09-16 16:41:01
浏览量:216
评论:0

1-11.jpg

我们都知道有些人即使在最不愉快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极大的意义感……他们的痛苦是真实的。他们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的感觉是实质性的。他们向我们展示了:我们根深蒂固的信念是,我们相信自己的生命有超越生命的目标,这种信念驱使我们加倍努力工作,甚至达到个人痛苦的程度,以获得更多的意义。—— 丹·艾瑞里


心理学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在他的一本关于激励的书中强调,奋斗如何培育同理心。艾瑞里十几岁时在一次事故中烧伤了70%的身体。多年来,他忍受着难以置信的疼痛,包括手术和皮肤治疗。事故发生几年后,他收到了一位母亲的来信,她的两个儿子在一次车祸中严重烧伤。其中一个已经去世,但母亲想让艾瑞里给她另一个十几岁的儿子提些建议,他还在医院里忍受着痛苦。

艾瑞里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忆起自己的经历,使他重新体验了那次创伤。进入医院是触发,给予鼓励的话让人感到空虚。

他决定,尽管他的经历让自己感到恐惧,但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这名少年的母亲告诉艾瑞里,他的来信和探望对她的儿子是多么有意义,从那以后他们就一直保持通信。虽然艾瑞里在帮助那个被烧伤的男孩时并不一定感到“幸福”,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艾瑞里写道:

“我从共同的痛苦中获得了一种复杂而独特的情感升华。我对他们的认同感和同理心激励着我。我觉得自己的痛苦并非毫无意义。我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帮助其他人——这是我唯一有资格做的事情。”

艾瑞里的创伤经历,成功引导他富有同情心地帮助一个有类似悲剧的年轻人。

现在把这和我最近的一次遭遇做个对比。在一家大百货公司外面,我正在为本州的难民儿童收集学校用品。每一位顾客进来时,我都会向他们提出一个捐赠物品的要求,我认为这是一项有价值的事业。

一个人递给我一美元,说:“现在告诉他们从哪来回哪去。”我笑了,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因为他捐了钱,回去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意味着死亡。他更严肃地看着我,承认了自己的挣扎。他感到,在他不得不极其努力地工作养家糊口的时候,难民却能得到免费的援助是不公平的。他的语气中充满了痛苦和愤怒。

为什么艾瑞里在斗争中变得更有同情心,而那个抱怨资源匮乏的移民却没有?这个人和我尽力帮助的难民都渴望他们家人的安全。两个人都努力满足他们所爱的人的需要。

研究人员估计,在经历过创伤的人中,约有一半至三分之二的人也经历过某些领域的成长。这被称为创伤后生长。

 

从创伤中成长的人通常有五个因素:

1、对生活的一种新的欣赏

那些从创伤中成长起来的人会重新评估他们在生活中的轻重缓急。很多人在离开时对每一天都有更强的感激之情,珍惜自己的生活。

2、加强与他人的关系

在经历创伤后,许多人会发现他们可以依靠谁,他们与他人的亲密度也会增加。当他们变得更能接受帮助和珍视友谊时,他们的同情心也会增长。

3、接受新的可能性

许多人在创伤后建立了新的兴趣和生活方式。他们很容易抓住新的机会,并在需要的时候做出调整。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开花结果。

4、公认的个人力量

在经历了创伤之后,可能会有一种被放大的自力更生的感觉。许多人能更好地理解他们能处理困难的事情,并发现他们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他们也变得更能接受事情的结果。

5、精神上的重生

来自创伤的成长也可能包括对精神问题更好的理解。许多人建立了更强大的宗教信仰。

 

在2019年为职业母亲举办的一次会议上,犹他谷大学(Utah Valley University)校长Astrid S. Tuminez博士发表了一篇鼓舞人心的演讲,鼓励女性追求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

她在菲律宾的一个小村庄长大,但她的背景并没有阻止她取得伟大的成就。她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被美国菲利比娜妇女网络列为全球影响力前100名之一。在她的演讲中,她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次我可能会在海啸中丧生。为什么在那之后我会害怕任何挑战?”正是早期的“试验”扩大了她的个人力量。

并非所有的创伤都是生来平等的,任何人都不应该为了获得任何潜在的好处而刻意寻求创伤。有很多证据表明,创伤可能会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

H 'Sien Hayward博士敦促心理咨询师不要在病人准备好之前就宣扬创伤的潜在好处。她发现许多和她一起工作的退伍军人会开始自己表达一些积极的反应。Hayward表示“帮助病人发现他们生活中有意义的东西,然后帮助他们安排与这些兴趣相关的活动,比如花更多时间与家人呆在一起,或做志愿者工作。”

我希望,随着研究人员对创伤后成长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人将能够在他们的痛苦中体验到意义,增加同理心,并扩大同情的能力。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心理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53号河南省科学技术馆院内 服务热线:4000-333-525 网址:http://www.hnpsyhealth.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