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几种常见的糟糕家庭关系,对孩子影响甚大。不处理好,懂得再多教养技巧也无用。
在这些家庭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关系出问题时父母很难快乐。当父母不快乐时,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往往倾向于自责,他们会认定“都是因为我不够好,所以爸爸妈妈才会吵。”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其自我价值感会非常低,在潜意识中认同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不值得尊重的人、没有价值的人。
不仅如此,消极的父母,他的素质、人品、人格、举止言谈、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教育态度等,均会对孩子的成长与人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当一方强势,另一方弱势
强势的父母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历史上的武则天是个强悍的女性,自己称了帝,几个儿子却一个比一个懦弱、平庸。
强势母亲常会使孩子在种种约束中变得自卑,缺乏安全感,让男孩变得懦弱,女孩叛逆不羁。
强势的父亲是传统的中国式父亲,可能会教育出热衷暴力、不讲道理的儿子;女孩则可能变得胆小懦弱,长大后还可能会重复与父母相同模式的悲惨婚姻。
所以,营造一个互相尊重、民主的家庭氛围至关重要。
2、当儿子和妈妈过度亲密
母子过度亲密可能导致孩子性别认同延迟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母子过度亲密可能导致男孩性别认同与性意识发展延迟,使男孩内心印刻着无论如何也摆不脱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
尤其是强势、独占亲子互动的母亲,她们会投入更多的爱,期待的收获就越大,母子联结也越深,更易引起恋母情结。这样的男孩长大后难以接受其他女孩。
相反的,母亲爱父亲,会让孩子产生“仿父”意识,即模仿父亲以获取母亲的爱,对减轻恋母情结有帮助。
3、当父母太冷漠
父母感情淡漠,会影响孩子亲密关系的建立
一些夫妻感情淡漠,但为了其他诸多原因又维系着夫妻之名。为避免争吵,他们干脆压抑情感、避免交流,甚至形同陌路。
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很会揣摩大人的心思,长大后则擅长揣测上司的心理,但他们难以建立亲密关系,而且容易向人示弱,也没有独立的想法。
4、当家庭破裂
单亲家庭的孩子易受父母婚姻破裂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孩子,同时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
他们的父母若迟迟走不出婚姻破裂的阴影,这些孩子可能一直会对自己的现状感到失望、无助,情绪压抑、愤怒、怨恨和敌对。
有些孩子自卑感强烈,自尊心易受伤害,回避与同伴的交往,变得孤僻退缩。
他们往往自我控制能力差,问题行为较多,并在同龄团体中处于从属地位。
5、如果是养父母和养子女家庭
依恋关系受挫的孩子可能面临人际交往问题
国外学者认为,童年和少年期被寄养是心理问题的一个危险因素。
如果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期间,婴儿没有置身于稳定的家庭环境之中,那么便不可能适当地同熟悉的成年人建立起依恋关系。
而依恋过程受挫必定会损害婴儿对成年人的信赖和安全感,这样的婴儿在其后的生命历程中往往会有人际交往和适应问题。
6、复杂的扩展型家庭
大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利弊共存
扩展型家庭,即除了父母和其子女外,还包括其他亲属(爷爷奶奶姑姑舅舅阿姨等)的大家庭,这在中国非常普遍。这类家庭对孩子的早期成长而言比较复杂。
它的影响,取决于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或家庭气氛。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发展;相反,经常吵架、不和谐的家庭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创伤。
特别是父母的冲突会导致孩子消极的情感特征,引起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并使其在同伴中不受欢迎。
提示:
完整的婚姻对于孩子来说是个保护伞。
但不和谐的夫妻关系,即时勉强存活,同样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杀手。最忌在保护伞下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比如争吵、暴力或冷暴力。
离异或单亲家庭,也可以让孩子很快乐。
和孩子简单解释爸爸妈妈离婚的原因,强调不是因为孩子不乖或爸爸妈妈不爱他了,才会分开。
多和孩子说爸爸/妈妈依然很爱他。切记不要诋毁对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总之,家庭关系和睦,爱才能自然流动。
爱的滋养则会健全孩子的人格,帮助孩子形成自我价值感,并为孩子示范了一套亲密关系、人际交往的健康模式。
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以后情商更高,也更容易拥有幸福快乐的能力。